王高峰:硅谷归来,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16-04-30文章来源:学校新闻部1

人物简介:王高峰,留美双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与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与物联网、电子设计自动化、电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科研论文292篇,其中 SCI收录112篇,EI收录198篇,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国家重点级项目1项),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

1993年至2013年,王高峰在美国加州硅谷高科技公司及贝尔实验室进行集成电路及微纳器件与系统的研究及开发。2001年,他被选为IEEE资深会员。2006年入选(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和科学工程名人录。回国后,王高峰曾在武汉大学担任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职于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CAD所。2014年,受聘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半导体学科评审组专家。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从武汉大学到斯坦福,“少年天才”的拜师求学路

王高峰出生在湖北英山,隶属黄冈。黄冈自古名人辈出,那里的人似乎读书都相当厉害,王高峰也不例外。小学时他连跳两级,初、高中各读了两年,不到14岁,这个“少年天才”就考上了大学,被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物理系录取。

大学毕业后,王高峰又报考了武汉大学。在这里,一位导师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就是曾担任过武汉大学校长的我国空间物理学家侯杰昌。

“当年复试,我的成绩在全部进入面试的十几个人当中大概也就排名第5、第6,可侯教授却不以成绩为标准选人,他抽阅了我们当年的考卷,针对其中几道专业题看考生的答题思路和方法是否中意。其实,当年考试我的英语成绩一般,专业课靠前,结果就被侯教授选中了。”王高峰回忆着自己被导师选中的经历,感觉一切是那么地幸运。

侯杰昌对王高峰要求十分“苛刻”,“别人只要交一篇论文,而我却总被他要求‘再来一篇’、‘再来一篇’,并且我的论文从来没有得过满分,他只给我90,他希望我一直保持‘饥渴’,不要满足于现状。” 王高峰特别感激侯杰昌的这种“苛刻”,在侯杰昌的悉心指导下,王高峰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硕士期间就发表了8篇科研论文,还获得了桂质廷奖学金和学校研究生科研一等奖。

1988年在获得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后,王高峰选择留校任教,两年后,赴美深造。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国深造并不那么容易。王高峰是在获得了美方全额奖学金后才决定赴美留学的,而且他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就拿到了他的第一个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电工程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王高峰留在了美国,在美国多家大型企业从事科学研发工作。1996年至2001年,王高峰作为Principal Engineer,在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公司Synopsys公司,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出于工作需要,他申请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计算机算法方面的课程,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另一位重要的人生导师——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TCAD之父Robert W. Dutton教授。

Dutton教授在斯坦福可谓德高望重,王高峰受其学术研究的影响,决心拜其门下。然而,Dutton教授当时并不想招收新的弟子,“我一再登门造访,并且坦诚地告诉教授,我不需要你的钱(奖学金),我只想跟着好的教授做科研。”王高峰的决心和毅力打动了Dutton教授,他破例接受了王高峰,并且在他进入师门后,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在斯坦福攻读科学计算博士学位期间,王高峰除了第一年按照学校规定必须脱产学习外,其后的时间他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继续在Synopsys公司从事集成电路的研发工作,并出色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兼顾学习和工作的,为什么你一样都没耽误?我的回答是,因为专注。专注是我从小就养成的学习习惯,一件事情我必须彻底完成后才会停下来,任何事情都不会打断我的节奏。”王高峰说。

科研大户、硅谷精英,两度创业最知冷暖

读研时期,王高峰就独立发表了许多科研论文。在美国读博和工作期间,他的实务经验更加丰富,科研上屡次创新突破,代表性成果众多,其中还有许多的“首次”。

他是国际小波电磁计算方法的最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发明了将小波分析与边界元法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该方法被认为是将小波分析应用于计算电磁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他“首次”利用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理论成功地对IC互连线中的非线性效应机制及电可调效应进行了严密和完整的研究。

他“首次”深入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互连线中的时延迟、缓冲器插入及串扰噪声。

他“首次”提出了一种传输函数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他“首次”建立弱不对称双栅MOSFET表面势高达微伏级精度的解析模型

……

在王高峰所有的科研成果中,还有一项发明备受瞩目。他发明了新型MEMS热质量流量芯片并将其实用化,共获得21项已授权专利(其中美国专利13项),累计获得海外风险投资1000万美元,并开发出多个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功耗、超大量程MEMS气体流量计产品,取得数亿元经济效益。

作为硅谷精英,王高峰曾两度在海外创业。

2000年至开云体育年,他在硅谷先后创办英迪光讯公司和矽翔微机电系统有限公司,并出任其首席技术官。

开云体育年至2013年,任位于美国硅谷的Lorentz Solution,Inc.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从事射频芯片设计与仿真软件的研发。

“第一次创业,是和硅谷大公司的几位工程师一起做的,当时风投机构给了我们300万美金,一开始项目进行得还顺利,可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是搞科研出身,对商业资讯缺乏敏感,等到产品研发出来,市场却转换了风向,这就直接导致了后期产品的销量不佳。后来,有两个合伙人离开了,公司运营举步维艰,这期间也有朋友劝我再回到大公司做技术总监,但我们核心的研发团队还在,我们还要对投资人负责,所以我选择继续创业,再坚持一下。一次回国交流,偶然得知国内天然气传感器市场需求巨大,回到美国后,我们在原公司的基础上又吸纳了新的风投创办了矽翔微机电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天然气传感器的研发,得益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这家公司发展的不错,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设有办事处。经过两次创业,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做研究,所以后来我把公司卖给了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选择回国专心从事科研。”

回归初心,当一个纯粹的学者;

容错试错,做年轻人的创业导师

2013年,王高峰离开硅谷,回到祖国。这次,他选择到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的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开云体育任教。作为电子信息学科的带头人之一,不到3年的时间,王高峰迅速在杭电组建起了微纳器件和微系统实验室,打造了一支具有强劲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团队。2014、2015年,王高峰陆续吸纳了7位不同层次的博士加入其团队。仅2015年一年,这个团队就有两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王高峰为了团队的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年,他都会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与成员们作学术交流,也经常带领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赴海外参加学术论坛,观摩学习。2015年,王高峰出席了中国(开云体育)国际传感技术高峰论坛。论坛上,钱江经济开发区与开云体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建“开云体育钱江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传感器技术创新为主线,打造“浙江省传感器与微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开发区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引领和服务。该研究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由王高峰教授担任带头人,该研究中心将依托开云体育的科研实力和钱江经济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建立一个技术交流、联合开发、公共服务为主的创新工程中心。

王高峰为团队制定了三个科研方向:一是与应用结合,特别是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物联网结合从事传感器的研发;二是用量子理论或电磁场理论的方法深入研究集成电路,在越来越小的纳米尺度器件上实现更快速度、更大容量、更高频率、更优通信;三是对无线能源传输和能源电子的研究。“我们要做的研究不能仅仅针对眼下,我们要做前沿的研究,必须放眼未来5到10年。做学问讲究‘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时刻追踪专业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立地’就是密切关注现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我们的团队才能取得突破,才能培育出成果。”王高峰总结道。

对于王高峰来说,离开美国硅谷,回到中国开云体育,他为的就是专心科研、报效祖国。“现在国内正在兴起一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潮流,这让我看到了年轻人身上涌现出来的创业激情和无限可能。国内的环境比国外好,它有容错的机制,你可以试错。我过去的创业经历让我更看好这批年轻人,我也想给予年轻人支持,我是浙江省‘梦想小镇’的创业导师,我觉得帮助他人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陈超)


上一篇:下一篇: